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

1
“双减”政策下的语文学科作业设计探究
摘 要 2021 年 7 月,教育部“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在教育界引起强烈轰动。“双减”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
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例,认为减轻作业负
担首先要提升课堂质量,使学生当堂吸收内化尽可能多的知识,其次作业应控量提质,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教
师可将将作业按学生学情和考察能力分层布置,并分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类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学生在摆脱机械重复作业、减轻课业压力的同时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多方面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 作业设计;语文学科;“双减”政策
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一味地施压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导致他们
身体素质下降,无暇发展多方面综合能力。学生作业负担重的问题不可忽视,数量繁多且设计不合理的作业甚至
会对学生学业产生负面影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
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
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
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1]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
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业需经过精心设计,结合政策要求发挥作业的最大价值,推动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提升课堂质量
作业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而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首先要提升课堂效率和质量,让学生
尽可能多地吸收当堂知识。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发挥想象,发散思维。
在讲授诗歌、散文类课文时,要让学生主动朗读,设计单人读、齐读、男女分读等多种形式,在朗读中调动学生
的多方感官,体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本的写作技巧,同时教师应当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在总结段落
大意、概括文章主旨等环节由教师呈现转换为学生小组探索讨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多种思想相互碰撞,有效
调动课堂氛围。教师还可设计当堂小测验,如仿写课文中的人物细节描写片段,并当堂分享交流;依据课文内
容,设置主题使学生进行几分钟的口语表达等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少讲、精讲,精炼课堂语言。摆脱一成不变的
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环节,合理分配时间,使每个环节都针对学生具体能力的提升。
二、设计分层作业
(一)依据学生学习水平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不同,千篇一律的作业内容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应当依据
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测验反馈、个人访谈等具体内容确定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必做和选做作业。在语文学
科中,必做作业包括重点字词的识记、重点篇目的内容理解及背诵默写、课文写作技巧的运用等,选做作业内容
较为宽泛,可包括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分析、分析课文的社会的深层次原因及历史必然性、课文内容与现实
社会的融汇贯通、课文改写、作者情感带入、发挥合理想象等。对于语文学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重点考察必做
的基础性作业,使他们夯实语文基础,正确运用语文知识;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鼓励尝试拔高性作
2
业,把语文知识迁移运用,推动学生的多方面发展。这样才能避免“一刀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依据题目考察能力
不同的作业题目考察学生不同的能力,而这些考察的能力应当体现出由表层到深度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
美国学者布卢姆将认知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2]知识层
次是最低的认知水平,是对信息的简单回忆,如学习完一篇古诗词或文言文要求全文背诵默写。领会层次是对所
学内容的理解,如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大意或文章主旨,使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应用层次即学以致用,把
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如课堂上学习了人物细节描写技巧,课下通过仔细观察身边人的神态、动作、语
言等将这些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分析层次即能清楚地认知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如学习了人
物通讯文章后学生能清楚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作者观点,再比如学生能用结构图画出《雷雨》课文中人物之间
较为复杂的关系。综合层次即考察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如学生在习作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多种
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情感丰沛。评价层次即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思考对一个现象做出价值判
断,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水平,如学生能够体悟出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是社会劣根性所导致的。这六个层
次所考察的目标难度呈现递增趋势,教师应当在保证较低目标层次作业完成质量的前提下多设计较高目标层次的
作业,杜绝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情况的发生。多考察学生课堂所学语文知识的运用及迁移能力,杜绝单纯的
应试心理。
三、探索多类型作业
(一)丰富拓展课外作业 1.联系家庭 走进社会
“双减”政策下需要加强家校联系,教师和家长一起在确保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共同探索多样的学习方
式。由于作业数量减少,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在课余时间更需要家长的督促。如在课堂上学习了劳动
主题单元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学做简单的饭菜、主动收拾
自己的屋子、学着修剪盆栽等等,在参与劳动之后可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感想感受待到课上进行分享交
流。在课堂上学习了革命主题的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和家中的老人进行对话交流,倾听他们当年难忘的故事,感
受革命精神的熏陶。此外家长应当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面,多为学生购买一些优质的课外读物,和语文教师一起指
导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习惯。同时在家庭中也应当营造书香氛围,让学生控制使用电子产品
的时间,家长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亲近社会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社会中有很多优质的课程资源,如图书
馆、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等。正值党的百年华诞,教师可以让学生周末或假期和家长、朋友一起去参观相
关主题展馆,观看相关优秀影片,让爱党爱国情怀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通过作文或观后感的形式呈现在书面
上,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接受优良的党性教育。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但广大
医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克服万难,形成伟大抗疫精神,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去采访“最
美逆行者”们,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学习他们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社区或学校
的疫情防控工作 中,增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想感受。将作业完成在社会大课堂中,不仅
能够开阔学生的眼 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符合控
量提质的总目标。
2.设置项目式作业
将作业项目化,学生自由成组。在项目中学生可以增强对问题的整体把握,形成系统化思维,并增强合作沟
通能力。在语文学科中,项目式作业可以和所学课文内容或重要节日、当下的热点话题相结合。如学习李清照的
诗作《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可以让学生探究其不同人生境遇下的诗作特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下广泛搜集
材料,最终形成项目报告,课上进行分组汇报。这样“1+X”的大单元学习方式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把握人物形
摘要:
展开>>
收起<<
1“双减”政策下的语文学科作业设计探究摘要2021年7月,教育部“双减”政策颁布实施,在教育界引起强烈轰动。“双减”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以语文学科为例,认为减轻作业负担首先要提升课堂质量,使学生当堂吸收内化尽可能多的知识,其次作业应控量提质,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教师可将将作业按学生学情和考察能力分层布置,并分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种类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摆脱机械重复作业、减轻课业压力的同时能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多方面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键词作业设计;语文学科;“双减”政策引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
声明:该文档仅用于知沃文库系统功能测试,不用于售卖经营。文档均来源于测试用户上传,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
作者:知沃文库系统
分类:考试中心
价格:10知币
属性:4 页
大小:30.5KB
格式:DOCX
时间:2024-04-29